市委书记 李 猛
一、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新变化,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第一,要把握新路径,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不动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乡村振兴“三步走”目标任务,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从铜陵来看,虽然城镇化水平较高、一产比重较小,但“三农”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不可动摇。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明确“55376”的总体思路,提出“奋力开创新时代转型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的奋斗目标。对标对表,如果缺少农业的现代化,缺乏农民的富裕幸福,缺失农村的美丽繁荣,这个目标就毫无意义。“农,天下之大本。”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发展。我们要毫不动摇地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广大群众新期待中审视乡村发展,在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第二,要把握新挑战,直面重点领域发展短板不畏惧。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锦斌书记指出,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当前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就我市而言,同样存在这一共性问题。具体来说,一是农业发展“大而不强”。区划调整后,全市农业经济总量逐年增大,但这只是自己和自己比。优质产品少、精深加工少、优势品牌少、生产链条短等问题依然存在,传统粗放生产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二是农村环境“变而不美”。近年来,我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实施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一些省级、市级中心村,亮点纷呈,但没有串点成线,有“盆景”但不成“风景”,而且一些地方环境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基础设施尤其是枞阳县欠账多,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民群众不满意。三是农民收入“增而不富”。去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1%,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还有差距,且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目前,农民传统增收空间缩小,务工环境趋紧,持续稳定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保持高度清醒,真正下大气力解决。
第三,要把握新机遇,推进强农惠农富农任务不松懈。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15年锁定“三农”,持续发出重农信号。从全省看,安徽作为农业大省,争取中央政策,整合省内资源,都将为乡村振兴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政策叠加的机遇。中央和省围绕乡村振兴,正在陆续制定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这些政策和举措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将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二是消费升级的机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享受”,这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特别是今年农业部将启动“农业质量年”行动,引导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绿色生态农业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三是扩大投资的机遇。现在,乡村优美环境、良好生态等已成为稀缺资源,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凸显。可以说,乡村投资的空间越来越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四是创新创造的机遇。铜陵是全省首个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市、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在多方面开展改革试点,由此带来的体制机制“红利”将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带来难得的先发优势。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尤为重大,机遇十分难得。我们要牢牢把握全市“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谱写新时代铜陵“三农”工作新篇章。
二、认真落实“三农”工作新要求新举措,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要聚焦产业,让农村经济更“旺”。产业兴则百业兴。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创新力、农村生产力和全要素竞争力。要打好特色牌。铜陵自然禀赋很好,山水林田湖洲圩兼而有之。要瞄准市场需求和本地优势,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要求,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念好“山水经”,做好“土文章”,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沉下身去,认真思考契合本地发展、凸显自然优势的产业,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上动脑筋,真正打好“特”字牌。要扶好小农户。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势资源,通过土地托管、订单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建立产社联建、村社共建、网社融建等利益共同体,打造区域共用品牌,发展多样化联合与合作,共建共享规模经营效益和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要唱好融合戏。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示范品牌、示范园区、示范县区,积极引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探索“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康养”等发展模式,推进一二三产跨界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在文化上有说头、在景观上有看头、在休闲上有玩头、在经济上有赚头。
第二,要聚焦生态,让家园环境更“美”。进入新时代,人们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要建好美丽乡村。把上级要求与群众意愿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建设管理与以文化人更加有效地统一起来,强化县区主体责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统筹推进中心村、自然村建设和乡镇政府驻地整治,一体化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同时,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结合中央和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打好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把该减的减下来,该退的退出来,该治的治到位。要补齐城乡短板。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很多问题,但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双基”欠账还是比较多。省两会国英省长参加铜陵代表团审议时,重点讲到两句话,“产业向高端升级、民生向水利聚焦”,特别讲到枞阳县水灾害防治工作,强调一定要盯住重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要深刻领会国英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思路,扎实推进农村水电路气、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水利工程薄弱环节“一规四补”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道路畅通提升工程三年计划,打通一批“末梢路”,畅通一批“循环路”,建设一批“产业路”,努力让农民群众生活更舒适、更满意。
第三,要聚焦文明,让乡土文化更“亮”。实现乡村振兴,绝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充裕,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要坚持塑形、铸魂两手抓,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孕育社会向善风尚。要塑造乡魂。扎实推进“传育立行”教育工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等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乡村、落细家庭。统筹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用活用好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农民文化乐园等载体,持续开展文化下乡、文化惠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要留住乡愁。深度挖掘我市传统文化资源,实施一批文化保护工程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推动铜陵牛歌、竹马灯、白姜制作技艺等优秀农耕文化回归乡村,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展示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净化乡风。扎实启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入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组织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摒弃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第四,要聚焦善治,让基层基础更“强”。善治意为良好的治理,乡村善治就是要充分发挥自治矛盾消解、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春风化雨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农村社会和谐有序、充满活力。要选好“带头人”。农村治理,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今年村“两委”换届,要利用这个契机,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年专项行动,真正把农村党组织、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年前,市巡察组对枞阳县18个乡镇进行了巡察,时间不长,但发现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匪夷所思,要借此机会严肃处理一批,该撤职的坚决撤职。要构筑“自治网”。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规范建立村民议事、理财、监督小组和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通过设立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防火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调动村民自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拧紧“安全阀”。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深入实施“雪亮工程”,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群蝇猛于虎。”中央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要结合基层反腐“拍蝇”,集中整治农村涉黑涉恶势力,坚决铲除黑恶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第五,要聚焦富裕,让农民生活更“好”。让广大农民生活更美好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向改革要红利,以扶贫促增收,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做活“死资产”。概括起来,就是要做活三块地。一是承包地。十九大明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我们要抓好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同时进一步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扩大确权成果效用。二是集体地。上周,市委深改组研究通过了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这是激发农村活力的关键之举,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选择一批基础好的县区和乡镇试点推进,引导农户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是宅基地。要积极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的具体办法,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攻坚“大扶贫”。乡村振兴,减贫是前提。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全市贫困发生率从13.48%下降到4.77%,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下午我们要专门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工作任务,这里要强调的是,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一定要克服疲劳厌战思想,摒弃畏难松懈情绪,聚焦年度任务,确保实现目标。要持续“惠民生”。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身边小事”作为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进一步聚焦“七有”领域,建立健全全面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建立健全“三农”工作新体制新机制,加快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大动力合力
一要突出“实”,完善体制机制。要压实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同步抓,形成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要夯实队伍。加强各级农村工作部门建设,采取党校培训、异地挂职、到先发地区考察等方式,深入开展农村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真正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基层的同志要自觉加强政治建设,尤其是能力、素质、作风,要加快提升,切实成为组织放心、群众信赖、本领过硬的基层干部。要编实规划。认真对标国家及省即将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科学编制我市乡村振兴规划和专项方案,细化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需要强调的是,各县区情况不尽相同、基础有差有别,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确定发展定位、目标任务。这里特别强调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要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打造合铜发展带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先行区、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长江经济带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示范引领。
二要突出“引”,汇聚内力外力。一是争引政策兴乡。现在是政策“窗口期”,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各部委正在密集制定支持政策。相关部门要盯紧盯牢盯住,尤其是水灾害防治、农村电商、土壤污染治理等短板领域,要全力以赴对接争取、落地转化。二是招引能人回乡。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驱动力。要打好“乡情牌”“乡愁牌”,鼓励支持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生等“城归”力量创新创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招引专业人才特别是科技、金融、产业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形成各路人才振兴乡村的生动局面。三是吸引资本下乡。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带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创新金融服务和支农产品,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三要突出“严”,推动真干实干。要严实工作作风。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基层蹲点调研,多到田间地头察看,多进农户家中走动,通过“身入”“心入”,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工作抓实。要严格督查考核。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促使广大干部直面问题、啃硬骨头,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形成日新日进、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严惩基层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紧盯扶贫脱贫、强农惠农、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坚决纠正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学会信箱: tlmsxh@163.com 电话: 0562-5880031,5880032 传真: 5880032
地址: 铜陵市湖东路666号行政中心南楼1707 邮编: 244000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
主办单位: 365足球直播 Copyright ?2016, All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