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迈入新时代,乡村振兴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第一,观大势,前景无限。乡村的发展有着演进规律和趋势。放眼世界,发达国家的乡村,在城市化进程达到50%左右的时候,一般都会经历由衰落到复兴的过程,都进行过乡村更新和改造。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中央对农村的再定位,足见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地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下发的第15个部署“三农”工作的文件,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包括了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这些政策机遇都将是可以转化为我市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展望未来,农村必将是大有希望的田野,也必将是一展身手的广阔天地。
第二,理成绩,信心百倍。过去的五年,铜陵经历了行政区划重大调整,全市“三农”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新”:一是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枞阳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25家,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66:1,居全省第8位。特别是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三个全覆盖”,2017年农村电商交易额达9.5亿元,增长68%。二是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在全省率先完成。38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试点村的户均财产净收入提高约500元。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完成组建,这是我市农业农村改革独一无二的一大成果。三是乡村环境得到新提升。大通镇、钟鸣镇成为全国特色小镇,累计建成省、市级中心村262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3个,义安区连续三年入列“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美丽乡村成为铜陵的魅力板块。完成人工造林15.36万亩,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四是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全面实施38项民生工程,涉农投入近23亿元。近两年枞阳区域交通、水利完成投资58.5亿元,是“十二五”的3倍。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枞阳县贫困发生率由13.48%下降为4.77%。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是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农村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党群干群关系持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不仅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强弱项,再谱新篇。从我市发展实际看,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三农”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一是农业综合效益不高。有产品、缺产值,有品牌、缺名牌,有结合、缺融合的“三有三缺”问题突出。二是农村建设欠帐不少。要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加快枞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问题,帮助枞阳实现提升。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小。短板就是潜力,不足也是出路。只要我们攻坚克难,扬长补短,变害为利,将弱势化为优势,就一定能谱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铜陵篇章。
二、实施大战略,乡村振兴已绘就蓝图、擂响战鼓
第一,围绕农业强,着力增厚农业产业“底蕴”。一是特色强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做好特色化文章,推进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要打造特色板块。枞阳县要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探索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现代品牌农业板块,努力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迈进;义安区要发展以观光休闲、高新科技为标志的都市农业,打造现代精品农业板块;普济圩要以国家现代农业庄园为目标,推进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加快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步伐,打造“万亩紫云英”花海,塑造农业新风景。要打造特色产业。推进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水稻、牡丹、食用菌全产业链开发,推动生姜、丹皮、茶叶、水产品等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要打造特色品牌。积极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争创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的农业品牌,今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以上。二是融合助农。积极引进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开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地)创建,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引领龙头企业“甲级队”,确保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要大力实施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持续拓展农村电商网点功能,发展一批电商特色小镇和电商村。要积极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促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的新兴支柱产业。要下大力气培育龙头电商,带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三是主体兴农。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加强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民共同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第二,围绕农村美,着力增添乡村美丽“底色”。一是精心保护。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林长制,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以刚性制度守护好绿水青山。一体化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乡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二是精致建设。培育建设大通、钟鸣等特色小镇,促进健康发展。三是精细治理。一方面,要培育好乡风好民风好家风。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到2020年,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达到50%。另一方面,要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第三,围绕农民富,着力增强农民生活“底气”。一是抓扶贫促脱贫。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广大贫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更是一场荣誉之战,一定要保持我们在全省的荣誉。二是抓就业促增收。随着创新创业的推进,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正在成为新一轮投资创业的热土。要继续把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建设一批农民工创业园,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双创”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抓供给促均衡。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优质教育扩面工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探索互联网教学和邻近区域对口支教等模式,实现技术强教、技术强基。健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住房保障,今年再改造农村危房1600户。
三、共谋一盘棋,乡村振兴当精准落子、激活全局
一要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问题。目前,铜陵城镇化率达55.8%,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但落后于全国2.7个百分点,想以城带乡、以城补乡还非常难,城市的带动力还达不到,这是短板,也是机会。要支持农民“走向城市”。放开落户限制,强化功能配套,优化公共服务,增强人口吸附力。要大力吸引周边县区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打造有温度、无障碍的城市。义安区要盯住无为、繁昌搞东部城区建设,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到铜陵来。开发区要加快建设青年公寓的蓝领楼,让外地的年轻人到铜陵来就业创业,先有地方落脚。要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全力推进西湖新区、东部城区、南部城区等新区建设,谋划推进江北新区建设,培育建设横埠、陈瑶湖等中心镇,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要引导能人“回归农村”。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要加大财政投入。就是要加大对枞阳区域倾斜,加速补齐江北地区基础设施短板。缺就要补,用增量解决存量不优的问题。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强化各涉农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要注重吸引工商资本下乡。用好用活中央鼓励工商资本下乡的各项政策,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和工商业主在乡村振兴中大展宏图。
三要解决好“地该怎么用”的问题。要盘活用好承包地。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这是基本国策和重大利好。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用好用活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机制,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用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鼓励有条件的村试点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要结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用好集体土地资源。同时,学习借鉴重庆“地票”模式,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全市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
学会信箱: tlmsxh@163.com 电话: 0562-5880031,5880032 传真: 5880032
地址: 铜陵市湖东路666号行政中心南楼1707 邮编: 244000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
主办单位: 365足球直播 Copyright ?2016, All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