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出政治要求,始终用新时代新思想武装头脑。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聚焦政治建设强党性。始终绷紧讲政治这根弦,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换届后新班子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性教育”专题研讨班,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五个纯粹”,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召开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为契机,指导督促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采取有力措施整治到位,推动形成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聚焦学懂弄通凝共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必修课,以“五大一新”为抓手,分层分类举办15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对全市科级以下干部实现集中轮训全覆盖,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上讲台”、“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建设新铜陵”主题征文、“十九大精神百题万人答”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聚焦初心使命提站位。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拓展“讲重作”专题教育和警示教育成果,认真谋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突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着力解决信念不坚定、宗旨不牢固、初心缺失、使命感不强、担当不力等突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二是坚持政治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围绕增强“八种本领”,开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精准靶向培训,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和水平。拓展“党校+基地+高校”培训内涵,建好用好18个实践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三同四访五送”党性教育活动,推动干部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作风。建立完善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培养机制,构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管理机制,完善“四个一批”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平台,选派45名干部参加全市“四送一服”双百工程,在实干中提升专业素养、弘扬专业精神。做到精准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认真贯彻好干部“20”字标准,自觉践行“六选六不选”用人要求,扎实推进“三案”精准管理,配套建立5大类信息档案,综合分析研判领导行为特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识别干部。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培养力度,探索县区法检两院党外副职培养选拔新机制,在全省率先采用先遴选挂职、再择优任职的方式,选调8名党外干部挂任县区“法检”两院班子副职,中央统战部《每日汇报》作了典型推介。坚持激励约束并重。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意见、干部监督信息沟通管理暂行办法、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形成务实创新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快形成素质优劣、工作好坏有考核、有说法、有做法的新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着力营造“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政治功能,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运用“智慧党建”理念,坚持分类别指导、分领域统筹,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推动乡村振兴为重点,扎实开展“千村示范”工程,坚持乡镇力量下沉,持续建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四联”新格局,组建177个城乡联合党组织,同步组织近2万名党员干部与农村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分两批选派373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村任职,推动干部资源向脱贫攻坚聚力。结合“三变”改革,从市管党费中专项列支260万元,扶持26个村实施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推动党建强村、产业富村、人才兴村。精心谋划村“两委”换届工作,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995人,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1+3”管理模式,督促农村基层党组织切实担负起领导基层治理职责,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全面融合共进为路径,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工作理念,探索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融合新机制,统筹推进社区、国企、机关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以推动社区党组织赋权、扩能为重点,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358家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促进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连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持续推进机关党建“灯下黑”和“宽松软”专项治理,拓展“双联系四服务”工作内涵。开展国企服务型党组织创建项目化管理试点及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集中组建“百日攻坚”,落实“七有五服务”创建标准,推动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延伸。以推进智慧党建为抓手,建好用好“先锋在线”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把党组织和党员连在线上、管在线下,推动党建工作由传统向现代、封闭向开放、单边向互动转型。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围绕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全面推进支部建设提升行动,着力打造自身建设强、群众工作强“双强”型党支部。健全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城市大社区由每年20万元提高到22万元、城市其他社区由每年5万元提高到6万元、行政村由每年10万元提高到12万元,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
四是注重政治引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不断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着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环境。优化人才政策生态。坚持以人才政策精准度、落地率为标尺,突出放权松绑、激活增效,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引才机制、聚才平台、环境营造、队伍建设、平台服务等5个方面21条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立健全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进人才强企等意见,破除人才流动、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的制度障碍,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吸引力的政策“洼地”。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坚持把着力点放在搭建事业平台、提供优质服务上,成立“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储备中心”,全市多渠道引进“985工程”大学毕业生80余名。借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铜陵有色、铜化集团等重点企业,大力推进研发平台和创新联盟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70多家、众创空间17家,3家入列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平台建设释放人才红利、用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创新铜陵”“千亿铜陵”“制造铜陵”人才开发计划,推进市级“拔尖人才”“1155”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培养工程,推荐24人(企业)入选省级“特支计划”领军人才,7个团队成功入列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其中4个A类。建好用好铜陵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打造铜陵好工匠。开展企业高层次人才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市级以上创新创业人才承担国家科技项目89项。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市领导联系优秀人才机制,谋划制定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切实将铜陵打造成各类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
学会信箱: tlmsxh@163.com 电话: 0562-5880031,5880032 传真: 5880032
地址: 铜陵市湖东路666号行政中心南楼1707 邮编: 244000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
主办单位: 365足球直播 Copyright ?2016, All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浏览